被隱身的河北省

02-02

作者:樊夠嗆

來源:嘮客密談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不代表解局財經立場

中國真有一個省叫河北,我不騙你。因為環繞京津四周,這塊土地成瞭全國最多人踏足或途經過的地方。隻是幾十年來一直隱身,偶爾上線一次,也是被喊出來背鍋。就像一個常年隱身的小夥子,隻對那個姑娘設置瞭隱身可見。當然大部分時間,姑娘對他都是視而不見,偶爾主動和他打招呼瞭,也隻是想讓他幫著扛個煤氣罐。

今年冬天,北京的天藍得不像北京。背後是河北最高壓的停產減產,是河北最沖動的煤改氣,是河北連八線小縣城都要執行的限行。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老張下崗瞭,因為工廠停工;垂頭喪氣地回到傢,發現孩子的手凍壞瞭,因為學校裡沒暖氣;帶孩子去醫院,開車出門後被交警攔瞭下來,因為限號被罰款。

從政治上來講,這個老張不存在,就像從經濟上來講,河北不存在一樣。河北有衡水中學,這裡的孩子很聰明,卻沒有 985 高校,唯一的省管 211 還在天津。河北地大物博,風景名勝很多。別的省有巍峨的泰山,險峻的華山,奇麗的黃山,大傢是怎樣形容河北太行山的,我隻想到瞭:紅色太行。

紅色,也是對河北的最後定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新中國從西柏坡走來。然後的幾十年,除瞭能夠一直保持政治正確的排頭兵,這個省份就從中國發展史上近乎消失瞭,隻有農業和早期工業形態支撐著生計。不想說河北是被京津榨幹瞭,但是環京津貧困帶的存在卻耐人咂摸。

比如京北的張傢口,到現在都沒有高鐵。不過很快就要開通瞭,名義上是為瞭 400 多萬張傢口人民,口號上是為瞭京津冀一體化,我怎麼覺得快馬加鞭地開工,更像是為瞭冬奧會呢?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張傢口是個不毛之地;對於年輕人來說,張傢口隻是一片草原和音樂節;對於更多人來說,張傢口,隻是以為自己聽錯瞭的張傢界。

張傢口大境門(萬裡長城第一門)

河北發展慢,是有原因的,就是太慷慨悲歌。天津發展起來瞭,直轄。北京地方小,把順義、延慶、平谷、通縣、房山、密雲、懷柔、大興給北京。天津也嫌地方小,把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給天津。北京重要水源官廳水庫,有 80% 水面在河北懷來,為瞭這個水庫,懷來近五萬人移民,包括縣城在內的 80 多個居民點和 15 萬畝耕地被淹,這是懷來最富饒的糧倉和花果園。此類例子比比皆是,沒有確切記載的就不說瞭。

除瞭資源上的擠占,對人才的吸剝是最致命的。不要說你們的人才不回傢鄉想怪誰,那你告訴我,懷來失去糧倉的傢庭,孩子大學畢業後,不到北京找工作,難道去草原放羊嗎?有篇文章說,隻有河北父母不鼓勵孩子畢業後回傢鄉工作,我認同。

河北南部有個南和縣,這裡是中國最早生產寵糧的地區之一,目前寵糧產量占全國六成。雖有生產優質寵糧的自然條件,但是所有企業無不面臨人才短缺問題。當地一個思路先進的企業傢想用互聯網推動產業發展,卻捶胸頓足地告訴我:" 根本就招不到能執行我想法的人。" 這裡的企業大部分會卡在品牌化發展的天花板,因為缺乏人才。

全省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唐山,放到全國來看也隻是個三線城市。不否認唐山有很多土豪,那是因為能源。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先決條件,唐山是近代中國工業搖籃,和武漢地位相當,但是現在的差距是天壤之別,就是因為基礎人才的流失。石傢莊也一樣,如果不是省會,恐怕也很難成為二線城市。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

人才少,難發展。比難發展更尷尬的是造成瞭文化斷代。舉一個例子,陜西作傢群、滬浙作傢群、雲貴川作傢群,他們的作品都有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在河北作傢群的作品裡,地域文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的。以現在已成中國作協主席的河北作傢鐵凝為例,早期作品還有河北鄉村文化的影子,但是後期就以北京文化為主瞭。他們,大多都早早地離開瞭河北。

河北的隱身術,是高超的,方方面面,讓你啥都看不見。但是隱身太久會死。最近河北又出現在瞭公眾視線,是因為雄安新區和京津冀城市群。這是千年大計,作為河北人,要鼓掌叫好,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但是京津冀城市群要躋身世界級城市群,能不能先把環京津貧困帶消滅瞭,世界級城市群裡哪有夾著一圈貧困帶的?還有,就是能不能以後別讓河北隱身瞭,感覺快要窒息。

畢竟這個城市群裡有保定、滄州、衡水等,像這樣隻以驢肉火燒、鐵獅子和老白幹而被知曉的城市。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有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有東京、京都、大阪、神戶。波士頓人介紹傢鄉,不會說波士頓龍蝦;神戶人介紹傢鄉,也不用說神戶牛肉。當一個地方需要以某個特產來標榜的時候,經濟不發達的概率會很高。

今年夏天,我去邯鄲一個鄉鎮企業,和原在廣州打工的員工聊天。他告訴我:" 南方的 30 歲人和 50 歲人完全是兩個面貌,因為前者成長在經濟大發展時期,後者成長在貧困時期,對比非常鮮明。咱們河北的 30 歲人和 50 歲人,基本是無差別的,好像未曾經歷這段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遷。"

河北想上線,懂的人都會淚流滿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