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2 月 1 日,A 股市場的 *ST 海潤開盤跌停,股價停留在 0.97 元的價位上至收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隨著 *ST 海潤股價跌破 1 元,A 股出現 " 仙股 " 的聲音此起彼伏,而 " 仙股 " 的稱謂其實源自港股市場。事實上,在港股市場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個股股價低於 1 港元,因此就被稱為 " 仙股 "(也有認為股價低於 0.1 港元時為 " 仙股 ")。雖然港股市場有那麼多的 " 仙股 ",但卻沒有影響到恒生指數連創歷史新高。
港股市場兩極分化更明顯
港股市場上個股股價目前的表現就是顯著的兩極分化,而且分化程度遠高於 A 股。截至 2018 年 2 月 1 日,在 A 股市場股價最低的是 *ST 海潤,股價為 0.97 元,而股價最高的是貴州茅臺,股價達 757.73 元。反觀港股市場,雖然股價最高的是騰訊控股,400 多港元的股價絕對值不如貴州茅臺,但是港股最低的個股股價卻隻有 0.01 港元。
在港股市場,大量的仙股並不影響其牛市行情。因為目前港股市場的行情主要還是以恒生指數為參照標準,但是恒生指數的成分股僅有 50 隻,這 50 隻成分股基本就是港股市場市值最大、成交最為活躍的個股,也就是說這 50 隻恒生指數成分股上漲,就可以支撐恒生指數上漲。這也就解釋瞭 2017 年港股牛市特征為啥是市值越大的個股表現越好,反之市值越小的個股股價表現越落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港股市場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港股市場股價低於 1 港元的個股有 955 隻,其中股價低於 0.1 港元的個股有 106 隻。
縱觀 A 股市場 2017 年以來的走勢,也呈現出大市值價值股與小市值成長股走勢分化的特點,在 2017 年,上證 50 指數上漲瞭 25.08%,而中證 500 指數則下跌瞭 0.2%。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從去年開始,總體上港股與 A 股都是以抓大放小為操作主線,這個主要是受到投資邏輯一致性的影響。在過去幾年的調結構大背景下,龍頭股成為瞭市場投放配置的主要目標。"
而時代伯樂基金經理陳天明則表示,實際上 A 股的港股化傾向,背後的原因是資本市場投資理念的成熟。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瞭 20 多年,雖然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最終走向成熟走向國際化是大趨勢,A 股市場港股化傾向就是市場發展的趨勢。而近期的個股兩極分化行情,背後的邏輯是市場投資價值體系的重塑。以往市場投資忽略上市公司業績,大量中小創估值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隨著海外資金和機構投資者的壯大,他們更加重視上市公司的內生價值。因此隨著市場投資理念的成熟,優質上市公司的股價會越來越高,而績差股無可避免要成為 " 仙股 "。
" 仙股 " 與 " 千股 " 有不同
" 仙 " 是香港人對英語 "cent"(分)的譯音。" 仙股 " 就是指其價格已經低於 1 港元,因此隻能以分作為計價單位的股票。
然而需要註意的是," 仙股 " 不等於 " 千股 "," 仙股 " 是股價低於 1 港元股票的中立性簡稱,而 " 千股 " 則被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是 " 指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而主要通過玩弄財季和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融資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是註意到,在 " 仙股 " 中 " 千股 " 的出現頻率要高於高價股。股評人 David Webb 就曾發表瞭《50 隻不能買的港股》一文,暗指這些個股有 " 千股 " 嫌疑。而這 50 隻 " 不能買 " 的個股裡,股價高於 1 港元的僅 3 隻。
而且在港股市場也經常會出現個股被機構做空的情況,而 " 仙股 " 更容易中招。需要註意的是,在 50 隻恒生指數成分股裡,股價最低的是聯想集團,也達到瞭 4.39 港元。
目前港股市場股價僅 0.01 港元的個股有兩隻,分別是中建置地(00261,HK)、中國趨勢(08171,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