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培
2018 年 IPO 可謂開局不利。1 月份的 IPO 通過率已經降至 36.73%,創造瞭歷史最低點。但這似乎並不會僅是個例,隨著 IPO 堰塞湖狀態的逐漸緩解,低過會率恐怕會成為常態。
時代的邏輯在變,我們的評判標準也在變。實際上,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低過會率的背後是審核理念的變化。而這種審核理念的變化也將預示著未來上市邏輯將發生改變,一場變革或即將來臨。
筆者認為,未來傳統行業將會被淡化,而新經濟、新業態將成為主流。這從監管層的一系列表態中可以看出。剛剛召開的 2018 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此前,1 月 19 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表示,要著力增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能力,加大對符合國傢發展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新經濟新產業的支持力度。
當日,上交所副理事長張冬科也表示,下一步要逐漸把上交所建成新藍籌市場,新藍籌企業包括新經濟企業和高技術企業。
通過證監會和交易所相關領導的表態可以看出,未來新經濟將成為主流。作為券商以及投行從業人員都應該認識到這種改變,認真學習新經濟,提高對行業的理解能力。
要深知,投行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一員,任何市場變化投行都首當其沖。而在即將到來的這場變革中,投行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在目前這種趨勢下看,大小券商平臺兩極分化現象將更為突出。
2017 年,被稱為最嚴內控指引的出臺就已經深刻打擊瞭中小投行。如今低過會率又將天平再度偏向大券商。
實際上,從目前來看,大券商的項目集中優勢凸顯。例如,在 IPO 排隊待審項目中,前 20 傢券商占比超過 73%。尤其在 IPO 大省大券商平臺占有率十分高。
良好的品牌為大券商奠定瞭客戶基礎,眾多投行團隊也提供瞭人員支持。筆者瞭解到,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的投行人數基本達到 800 人,而一些小券商投行團隊不過數十人。
即將到來的變革或將重塑整個行業。小券商投行平臺將越發缺乏競爭力,資源再度向大平臺集中。以前靠幾個人撐起投行業務的模式將不復存在,小券商平臺試圖在投行業務上實現彎道超車難度倍增。當然,小券商要想生存好並非沒有可能。除提高內控、做好合規外,可以尋求差異化競爭,比如追求在細分領域優勢。
筆者認為,接下來,認真學習新經濟、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抓住行業機會都是投行們面臨的新任務。
(編輯:楊穎樺)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