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融 360 專欄作者 " 樂山大佛 " 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 360 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最近讀者們些看瞭一個所謂的 " 最新中國小康傢庭標準 ",裡面有個要求就是年收入要達到 36-50 萬才能是小康水平,具體如下圖:
看瞭後,很多讀者都說自己又 " 光榮的 " 的成為瞭困難傢庭戶,國傢的 2020 年全面實現小康水平的目標又不得不往後拖延。個人看瞭後第一感覺,這樣的標準完全就是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拍出來的,我呆過的地方也不少,我就說說我認為的能達到小康生活的標準線吧。
就用身邊的 N 年前就已經脫貧,實現小康縣的小縣城來說,最平凡的三口之傢,男的一個月賺 4-5 千,女的一個月賺個 2-3 千,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個小傢庭,當然這是內陸地區的一個情況,去沿海打工的能賺的更多些,但如果扣掉房租水電,每年往返的交通費等各類開銷,實際賺到手的也不會比這小縣城多多少。
這樣下來一般三口之傢的一個傢庭,一個月賺個 6-8 千是比較真誠,一年下來一個傢庭一年的收入就是 7 萬 2 到 9 萬 6 左右,超過的畢竟都是少數。能勉強達到十萬收入的,隻要沒有房貸車貸,日子過得肯定很舒適。這就是對最普通傢庭的一個印象。
為瞭印證心中的觀點,我還專門調查瞭一下本市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畢竟數據說話最有依據。
2016 年的數據沒找到,但找到瞭 2015 年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具體如下表。
截止到 2015 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年絕對收入才 26361 元,我們按一傢三口算,一個傢庭收入才 7.9 萬,這個數據是比較合理,即使按一傢四口算,傢庭年收入能到 10.5 萬,這個也是多數現象。農村居民更沒法比,人均年收入隻有 1.1 萬,即使 4 口之傢,傢庭年收入都不到 5 萬。
在看數據的過程中,還無意中看到瞭另一塊財產收入的概況,如下:
農村居民一年人均財產性收入是 174 元,算 4 口之傢,一年財產性收入是 696,這類人大部分都把錢投向瞭銀行定期存款,算下來一個農村傢庭一般也就隻有幾萬塊錢的存款,其它的要麼是贊助二次買房,要麼就是賺多少花多少幾乎沒啥存款。
城鎮居民的條件稍好些,人均財產性收入增加到 1920,按一傢四口人算,一年財產性收入能到 7680,這裡面估計有很大一部分是房租、賣房子、甚至有民間借貸產生的利息,銀行存款等財產性收入,城鎮居民按 4% 的年化收益率反推,一個傢庭的存款 19.2 萬左右。這幾乎是所有的可支配的財產。從財產性收入來看,即使是城鎮居民,一個傢庭能有 20 萬存款的,基本上日子過的就是很滋潤的,完全能達到小康水平。
查瞭各項數據後,個人認為一般的中小城市或者農村裡面的情況如下:
( 1 ) 傢庭年收入在 1 萬以下:是困難戶,在農村還能勉強過日子,城市裡面肯定過不下去 ;
( 2 ) 傢庭年收入在 1-3 萬 ; 是較困難,農村裡面勉強能過小康生活,城市裡面日子過的比較緊 ;
( 3 ) 傢庭年收入在 3-5 萬:勉強到小康水平,在農村裡面日子能過的很滋潤,城市裡面日子至少過的不太緊張,勉強到小康生活水平。
( 4 ) 傢庭年收入在 5-10 萬: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能過上標準式的小康生活 ;
( 5 ) 傢庭收入在 10-20 萬之間:基本上能到中產水平 ;
( 6 ) 傢庭收入在 20-50 萬之間:那是小土豪傢庭 ;
( 7 ) 傢庭收入在 50 萬以上:那已經是富人階層的生活。
討論這些傢庭的財富標準首先要放在一個地區討論才有現實的意義,畢竟國內城市發展水平在地域上有明顯的區別,至於北上廣深那些一線城市排頭兵城市對於絕大多數的小老百姓沒啥關系,普通老百姓奮鬥一輩子,也很難在一線城市買套房。不若把目光收回到眼前,先在自己的地域范圍內奮鬥到一個能讓自己滿意的資產水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有之後更高遠的傢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