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中國財政部在香港發行瞭總額 20 億美元的主權債券。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在國際金融圈裡引發瞭強烈的反響,和一系列連鎖反應。
這次發行的美元國債有兩種:5 年期國債 10 億美元,利率為 2.196%;10 年期國債 10 億美元,利率為 2.687%。據 " 財新 " 報道,這個利率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國國債隻有 15 和 25 個基點的利差。
更令人矚目的有兩點:
第一,這次發行的國債沒有評級;
第二,20 億美元的國債,共獲得 300 多傢國際投資機構超過 220 億美元的資金認購,為發行金額的 11 倍。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讀者仍然沒有看明白——這筆數量不大的美元國債,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有豐厚的外匯儲備。2014 年 6 月最高的時候,達到過 3.99 萬億美元。即便是到瞭今天,仍然有超過 3 萬億美元在手。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仍然占全球各國總和的四分之一。
此外,中國還買瞭超過 1.2 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向國際市場借瞭 20 億美元,這事情看起來怪怪的。
其實一點也不怪。中國已經 13 年沒有發行過外幣國債瞭,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是缺乏 " 外幣債券定價基準 " 的," 主權外幣債券的收益率曲線 " 也是不完善的。
隨著 " 一帶一路戰略 " 的推進,未來會有大量中國企業(包括國企、民企)需要到國際市場融資,未來中國政府或許也要融資。這樣,就需要一個 " 參照系 "。
財政部這次到國際市場上 " 借錢 ",等於為國際市場未來給中國各類債券定價,確立瞭一個參照系。
但說實話,這隻是此次美元國債發行的一個重要目的。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我們高度關註,這就是對對穆迪、標普等機構所擁有的 " 金融評級霸權 " 的一次大反擊。
今年 5 月下旬,穆迪將中國的主權評級由 Aa3 下調一級至 A1;9 月下旬,標普也把中國的主權評級由 AA- 下調一級至 A+。
上圖是穆迪和標普的評級分類表,可以看出,兩大評級機構這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是同步進行的。調整之前,雙方給出的級別是一樣都;調整之後,也是一樣的。
至於調低中國信用評級的原因,兩大機構的說法比較接近,都是 " 中國的整體債務繼續增長,會影響到未來金融穩定 "。對此,中國官方給予瞭批駁,並表示 " 不關心 "。
當有人質疑你信用下降時,你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借筆錢給他看——看看我借錢有多容易!
這次中國在香港市場借錢,準備借 20 億美元,結果有 300 傢機構送上瞭超過 220 億美元認購,超額認購達到瞭 11 倍。
在這些認購機構中,有很多知名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比如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 INVESCO 和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alckRock)等等。
更 " 打臉 " 的是,中國這次國債發行 " 沒有評級 ",也就是說不用穆迪、標普這類國際機構 " 背書 ",而是直接面向市場。結果市場給予瞭熱烈、積極的反應,這證明瞭中國的國傢信用非常好。
有分析認為,國際機構之所以不在乎 " 沒有評級 ",積極參與中國的這次美元國債發行,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中國經濟向好,國傢信用歷來優良,所以沒有任何擔心;
2、中國很久沒有發行外幣國債瞭,需要建立 " 外幣債券定價基準 ",構建 " 主權外幣債券的收益率曲線 ",對於國際機構來說他們需要參與,以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3、有瞭參與中國 " 外幣國債 " 的經驗,未來可以更多參與中國的 " 國企 " 和 " 民企 " 的發債,有利於拓展中國市場業務。
於是,現在輪到穆迪評和標普擔心瞭:中國此次國債發行開瞭 " 無評級 " 的先河,未來至少中國國企的境外發債是有可能這樣玩的。這樣,不是意味著評級機構的地位被弱化瞭嗎?
雖然我們不能說,中國由此擊敗瞭國際評級機構的 " 金融評級霸權 ",但至少向世界證明瞭一點:" 中國 " 這兩個字,信用度是越來越強瞭。
反過來:穆迪和標普降低中國評級的理由,中國真會 " 不關心 " 嗎?當然不會!事實上,他們擔心的事情,正是中國在全力防范和解決的。
鬥氣歸鬥氣,大傢頭腦都是清醒的,問題也都是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