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朝左會影響心臟?專傢推薦右側臥位

03-12

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可是你留意過自己的睡姿嗎?你知道正確的睡姿嗎?睡覺朝左會影響我們的心臟器官?……在世界睡眠日 ( 每年的 3 月 21 日 ) 來臨之際,多位專傢為你解讀睡姿。專傢表示,睡姿的選擇因人而異,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胃肝等某些疾病的人,對於睡姿的選擇還是需要慎重。

四種睡眠姿勢,選擇因人而異

睡姿是一種姿勢,是睡眠過程中的肢體語言,受意識控制極少的下意識動作。人的睡姿一般分為四種,有仰臥、俯臥、左側臥、右側臥,究竟選擇何種睡姿因人而異。

據一組數據顯示:大約 60% 的人選擇仰臥睡姿 ; 大約 25% 的人在睡覺時會朝向右側 ; 大約 10% 的人選擇左側臥,這種睡姿容易讓人在睡覺時翻來覆去 ; 大約 5% 的人選擇俯臥,趴著睡覺是最糟糕的睡姿。

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管你選擇哪種睡眠姿勢,隻要你覺得比較適應都是可以的。即使是左側臥也沒事,也不對我們的心臟有什麼傷害。

左側臥不適合有心臟疾病的人

" 對於心臟有基礎疾病,包括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以及心臟肥大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能選擇恰當的睡姿,否則不但會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加重疾病。" 林松明確表示,心臟位於胸腔內左右兩肺之間而偏左,身體朝左側臥睡,會讓心臟器官處於比較低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心臟內的血量大量增加,從而大大增加心臟負擔。所以左側臥位對有心臟基礎疾病的人來說不是一個恰當的睡姿,而對於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來說,這個睡覺姿勢還有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胃通向十二指腸、小腸通向大腸的出口都在左側,所以左側臥時不僅使心臟受到擠壓,而且胃腸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專傢說," 左側臥對於患有胃病、急性肝病、膽結石的患者來說也不宜采用。"

對於體型偏胖,尤其是喜歡打鼾的人,仰臥位會造成舌根的後墜,加重呼吸道的阻塞,所以仰臥對於他們來說,就不是一個比較恰當的睡姿。

專傢建議,最好的睡姿推薦右側臥位。" 這樣的話,我們的心臟、消化系統等器官都處於一個相對高的位置,這樣會比較舒適,另外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來說,高枕臥位也是比較好的姿勢,它會減輕心臟的負荷。"

趴著睡覺還可能會引發疼痛

不良的睡姿還會導致疼痛的發生。專傢說:"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趴著睡覺,這個姿勢會給全身帶來壓力,會有感到麻木和疼痛的風險。由於我們的面部是朝下的,為瞭透氣,臉部必須向左轉或向右轉,讓頸部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脊椎也沒有支撐,這就會造成頸部與背部疼痛。"

專傢建議,如果習慣趴著睡覺,那最好選擇比較平的枕頭,這樣可以減輕脖子的壓力,可以在額頭下面放一個枕頭來抬高鼻子和嘴,這樣睡覺時可以讓臉更 " 垂直 ",消除脖子的抽筋感。

采用趴著睡這種姿勢的人通常會感覺到比較安全。但俯臥時全身大部分重量壓在肋骨和腹部,使胸部和橫膈膜受壓,容易對心臟造成負擔,出現呼吸不暢的癥狀,嚴重的話會出現窒息。" 如果這種睡眠姿勢可以避免的話,盡量不要選擇。"

選擇良好的睡姿,可以緩解疼痛

頭痛頭痛病人睡姿很重要,不當睡姿可能加重頭痛,而恰當的睡姿能緩解頭痛。頭痛的時候,最佳睡覺姿勢是平躺,同時在脖頸兩側各放一個小枕頭,以防睡著後脖子扭動。

頸痛頸痛病人睡覺時,盡量采用低枕仰臥位,睡板床。可選擇用一條毛巾,卷成卷,放在脖子下面給頸椎一些支撐。如果擔心毛巾卷會移動,可以將其放在枕套內。

背痛恰當的睡眠姿勢可以很好地放松背部肌肉,緩解疼痛。平躺時背部比較放松,如果在膝蓋下方放一個枕頭,在腰部放一個毛巾做成的小支撐卷,可以讓脊椎保持最佳的彎曲姿勢,緩解背部疼痛效果最佳。

肩膀痛最好側臥,並保持疼痛一側的肩膀朝上,同時腿部彎曲,在胸口位置抱一個枕頭,在腿下放一個枕頭來支撐膝蓋。

這些不恰當的睡眠姿勢要避免

蒙頭睡覺由於我們的被窩當中存在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從而很容易發生缺氧的情況,對我們的大腦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專傢表示,不良睡眠姿勢不僅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也與人的心理有關。排除保暖的因素之外,蒙著頭睡覺的人一般都是想把自己與外界隔絕,不想和外界溝通,可能與其心理因素有關。

伏案而睡對於辦公室的不少白領來說,中午午休時經常喜歡趴在桌子上午睡。這種睡眠姿勢會導致身體各部位出現不適。比如頭部長時間枕在手臂上時,手臂的血液循環受阻,神經傳導受影響,極易出現手臂麻木、酸痛等癥狀。而且往往醒後會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這是因為伏案睡覺時壓迫到瞭眼球,造成眼壓過高。長期如此,會使眼球脹大、眼軸增長。

此外,伏案睡眠不能使身體得到徹底放松,身體的某些肌肉群、汗腺、皮膚會仍然處於緊張狀態,導致睡完覺後不僅沒有精神飽滿的感覺,相反可能會感到更加疲憊。

坐著打盹除瞭伏案而睡,有的人還喜歡坐著打盹。研究顯示,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時,血液循環減慢,頭部供血減少。而坐著睡由於體位關系,供給大腦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後容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同時也不能消除疲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