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 2500 萬美金求“長生不老”

11-03

馬雲說,未來首富會誕生在醫療大健康行業。更確切一點,有人說,誰先研制出長生長壽的方法,誰就能成為首富。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彭梁潔

企業傢熱衷 " 長生不老 "

最近,香港悄悄刮起瞭一陣 " 長生不老 " 風,風的源頭是 89 歲的李嘉誠。

9 月中旬開始,一款名為 TRU NIAGEN 的抗衰老產品出現在香港 100 多傢屈臣氏的貨架上。這款產品來自美國一傢名為 ChromaDex 的天然產品公司,今年 4 月獲得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 2500 萬美元的戰略融資。

據說,李嘉誠親自服用," 感覺超好 ",最後決定投資這傢公司。

這款產品中作用於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NR,是維生素 B3 族群中的一份子,也是給人體細胞提供能量的 NAD+ 的驅動物質。

" 我們做的不是讓人永葆青春,而是想延長健康的年限,提升整個生命過程的健康程度,及幫助人們抵抗壓力。" ChromaDex 公司科學顧問說。

除瞭李嘉誠,前中國首富、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在努力解讀生命密碼。

去年,陳天橋和雒芊芊夫婦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捐贈 1.15 億美元,成立瞭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院,致力於探索大腦感知對人類行為和健康的影響。

前些年,患瞭恐慌癥的陳天橋總覺得自己 " 第二天再也醒不過來 "。他選擇隱退時,盛大正如日中天。

與疾病纏鬥多年後,陳天橋決定將腦研究作為下半生最重要的事業。

腦科學對於益壽延年的作用在於,通過更好地理解人腦的宏觀結構與功能,將新技術用於增強大腦抵抗病變的能力,恢復及改善腦健康,例如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遠在大洋彼岸的矽谷,那些追求科技至上的精英,也陸續成為 " 永生學 " 的信徒。

早在 1994 年,被稱為矽谷 " 花花公子 "、世界上最大數據庫軟件公司甲骨文創始人拉裡 · 埃裡森就創建瞭埃裡森醫學基金會(Ellison Medical Foundation),向致力於壽命研究的團隊提供資助。

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 · 佈林則希望,有朝一日人類能 " 治愈死亡 "。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Calico 公司,其唯一目標就是延長人的壽命,並且分為不同的團隊對長壽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 長生不老 " 是人的本能追求,人類對此的向往自古就有。當頂級企業傢們盯上這門生意,隻說明一件事——風要來瞭。

想長壽?節食吧!

1981 年到 2016 年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從 67.9 歲提高到瞭 76.5 歲。世界范圍內其他主要國傢也是上升趨勢。

過去幾十年,生存環境的穩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已經大大提高瞭人類的壽命。在這些的基礎上,如何繼續延長人的自然壽命,成為一項新的課題。

有科學傢預測,未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 120 歲。

這些年來,已經通過動物實驗被證明有效的關於延長壽命、抵抗衰老的科學實驗包括:註入年輕血液、端粒酶、NAD+、幹細胞修復、二甲雙胍等——

1956 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專傢克萊夫 · 麥凱把幼鼠和老鼠的側腹縫合在一起,兩隻活鼠的循環系統漸漸融合,年齡較長的老鼠開始呈現 " 逆生長 " 的態勢,幼鼠則開始未老先衰;

2010 年,美國哈佛大學腫瘤醫生羅納德 · 德賓霍給動物們服用端粒酶,僅 2 個月後,這些動物長出大量新細胞,幾乎返老還童,公鼠甚至能令母鼠再度懷孕;

2013 年,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辛克萊給兩歲大的實驗小鼠服用一種能增加細胞 NAD+ 濃度的化合物,僅一周後,他們的細胞變得跟六個月大的小鼠一樣年輕,相當於 60 歲的人擁有 20 歲的細胞;

2015 年,比利時研究人員將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在線蟲身上進行測試,發現它們不僅衰老速度變慢,而且保持更健康狀態的時間也變長瞭——它們的活動速度沒有減慢,也沒有長出皺紋;對老鼠使用二甲雙胍後,它們的壽命延長瞭近 40%,骨骼也變得更結實;

……

隻是,這些結論在臨床上是否安全有效,仍然沒有定論。

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目前被證明延長壽命最有效的也是最簡單的方式是——節食,更準確地說,是合理、均衡飲食。

" 人的一生大約能吃 9 噸的食物,誰先吃完誰先死。"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段子。

這當然隻是玩笑,但是,節食與壽命之間的關系確實有據可考。

在線蟲、酵母、果蠅、一些小鼠以及大鼠身上,科學傢發現瞭限制熱量攝入對延長壽命的效應。雖然在其他一些動物模型中,以及與人類更加接近的靈長類動物中實驗,有一些不一致的結果。

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節食 " 對於保持健康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我們經常掛在嘴邊 " 晚飯要吃少 " 的俗語,這也是很多長壽老人的秘訣。

誕生首富的行業

除瞭自然衰老,重大疾病也是影響人類壽命的另一要素。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缺血性心臟病(俗稱冠心病)是 2015 年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上瞭年紀的人是這一疾病的高發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

除瞭冠心病,全球排前十的死亡原因中,中風、氣管癌、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癥,也都被稱為 " 老年病 ",大多數跟老年人有關。

由於臟器功能衰退、抵抗力差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患病。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 2025 年,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將達 12 億,我國 60 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將突破 3 億。

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醫藥消費和醫療保健需求勢必將呈現幾何級上升趨勢。

以制藥行業為例。數據顯示,目前抗癌藥已經成為制藥行業最大的市場,全球年銷售額接近 800 億美元,且仍在以每年超過 10% 的速度增長。

《2017 胡潤全球大健康行業富豪榜》上,孫飄揚、鐘慧娟夫婦位列全球第九(250 億— 500 億),為中國大健康行業首富。

孫飄揚的江蘇恒瑞制藥(擴展閱讀:從 8 萬到 1400 億,從技術員到行業首富,他是外國同行眼中最硬氣的中國人)即致力於抗腫瘤藥、手術用藥、內分泌治療藥、心血管藥及抗感染藥等領域,其中抗腫瘤藥銷售已連續 7 年在國內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八、海普瑞的李鋰李坦夫婦(財富 150-250 億),曾經在《理財周報》發佈的 2010 年 " 中國 3000 傢族財富榜 " 位列第一,成為當年中國首富。

海普瑞的主要產品為肝素鈉原料藥,臨床上主要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術等重大疾病,2010 年 5 月在深交所上市時,海普瑞創下瞭當時 A 股市場首次發行最高價。

大健康,也正是馬雲認為會誕生下一個首富的產業,比爾 · 蓋茨過去,也曾說過這樣的話。

李鋰李坦之後,相信下一個來自醫療大健康行業的首富也不會遙遠。

對基因下藥

醫生對你說," 這個藥你先吃 3 個月看看,沒效再換 ",這種情況未來將會發生變化。

" 個性化醫療是醫學的未來。"200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 · 切哈諾沃不久前指出,個性化醫療所帶來的 " 第三次藥物革命 " 已經來臨,這將幫助人們延長壽命。

針對癌癥等惡性疾病,除瞭藥物研發,從精準治療角度進行技術突破被認為是另一個重要方向。

個性化醫療也就是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的定制醫療模式。

簡而言之,就是將過去的對癥下藥變成 " 對基因下藥 "。

世界上每個腫瘤都是獨特的,同一種藥物在不同個體內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異可以達到 300 倍,因此每一個腫瘤都需要一個獨特的用藥方案——這需要第一步精準診斷來實現;

通過對診斷結果——基因檢測數據的解讀,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也有助於提示患者疾病風險,進而整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這是第二步。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產生瞭通過精準治療治愈癌癥的案例。

然而,除瞭技術上攻克更多的 " 靶點 ",過高的成本依然是未來精準醫療在治療癌癥推廣過程中的最大阻礙——目前治療價格超過在百萬人民幣。

繼美國去年提出抗癌的 " 登月計劃 " 後,我國的科學傢也提出抗癌 " 白澤計劃 " —— 10 年內實現 60% 腫瘤消失,60% 病人用得起。

值得關註的是,精準醫學的發展不僅將對人的健康、壽命產生影響,還會引起整個產業的變革。

" 精準醫學會使醫療健康的概念發生本質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說,醫療健康體系將從以診斷治療為主,轉變到以健康保健為主。

理由是,"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在一個人沒病的時候,瞭解他的健康狀況,預測他未來健康的發展。這種情況下,醫療健康所面對的就不再是病人,而是全民,全體人。"

也就是說,這將是一個面向所有人的市場!

陳潤生認為,精準醫學將帶來的產業變革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百萬量級的商務樣本庫和數據庫產業;第二,以基因組為代表的組學數據測序產業;第三,分子診斷和藥物設計靶點的相關產業;第四,相關新型醫療設施的產業。

這每一個都是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的產業,尤其是最後一項,想象空間和商業空間都是巨大的。

例如,Google X 實驗室正在研發微小的可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的納米磁性粒子,借此提供一種用於癌癥和其他疾病的早期預警系統。這些納米粒子的直徑不到千分之一的紅血細胞寬度,可以通過口服藥丸進入人體,並尋求、附著在細胞、蛋白質或體內其他分子上。

同時,谷歌還在開發一種可穿戴的設備作為監測工具,利用上面的磁鐵,吸引和計算這些納米顆粒,然後通過數據分析把醫療從疾病爆發後的被動治療,變為主動尋找並消滅潛在的病源。

數字化的永生

" 雖然人類尚未實現永生,但科技的快速發展使這一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近。"Google 工程總監庫茲韋爾曾在 "2045 未來世界大會 " 上預言。

醫學領域的進步隻能在有限程度上延長人的壽命,一些科技狂人追求的 " 數字化的永生 " 則能真正實現 " 長生不老 "。

什麼是 " 數字化的永生 "?通過人機交互或者腦機接口等技術,把人類的意識上傳至計算機端,短期內可以增強人類的認知能力,長期來看,則可以實現一種 " 數字化的永生 " ——至於人類的肢體,最終可能將和機械、雲端相融合,甚至被後者完全取代。

一向走在科技最前沿的特斯拉創始人伊隆 · 馬斯克就是其中一員。

馬斯克創辦瞭開發 " 神經織網技術 " 的醫療研究公司 Neuralink,通過把電極植入人類的大腦,讓人類與機器直接通信。

Neuralink 目前把研究重點放在如何幫助人類治療慢性疾病等方面,比如在人腦中植入電極之後,可能會對癲癇、帕金森癥等疾病的治療有所幫助。

俄羅斯億萬富豪伊茨科夫則跳過疾病治療這一環節,目標直指打造人類的 " 不死之身 "。

早在 2011 年,伊茨科夫就開展瞭一個名為 " 俄羅斯 2045" 的計劃,計劃分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到 2020 年,實現人腦對機器人 " 化身 " 的遙控;

第二階段,到 2025 年,把人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

第三階段,到 2035 年,破解人類大腦之謎,打造出 " 人造大腦 ";

第四階段,到 2045 年,創造出真實版的全息 " 虛擬人 "。

這完全是美國科幻大片裡的畫面啊!

知乎上有人問,長生不老的生命值不值得追求?

有人說,凡事有開始就有結束,生命的意義恰恰在於它是有限的。

有人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瞭;有的人死瞭,他還活著。

還有人說,如果壽命將被技術和財富所改變,死亡這件本來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平等的事,也將變得不平等,有錢人就能活得更長。

互動話題:

如果可以,你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